韓江是繼前總統金大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第2個獲諾獎殊榮的南韓人。這是南韓文人首度摘下諾貝爾文學桂冠,也是1901年第一次頒發文學獎以來第18位女性得主,更是亞洲女作家第1人。韓江此前也開了亞洲作家獲得國際曼布克文學獎首例,多本作品有中譯本在台灣出版。
諾貝爾獎委員會10日說明,韓江生於1970年,成長於南韓光州,九歲時與家人移居首爾。韓江來自文學世家,她的父親也是小說家。韓江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韓江也具備藝術與音樂素養,這些元素在她的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
韓江於1993年開始文學創作,當時她在《文學與社會》(문학과사회,暫譯)雜誌上發表了數篇詩作。她的散文創作於1995年首次發表,也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麗水之愛》(여수의 사랑,暫譯),隨後又發表了多部小說及短篇故事集。
《素食者》在國際嶄露頭角
韓江在國際文壇闖出名號的重要作品是2007年小說《素食者》(채식주의자),英譯本2015年出版。全書分為三大部分,講述主人翁女子拒絕遵從傳統飲食規範後所引發的暴力後果,她決定不吃肉、改吃素的決定引發了周遭人截然不同的反應,反映出個人選擇與社會規範之間衝突張力。《素食者》2017年獲得國際曼布克文學獎(the International Man Booker prize)。
諾貝爾獎委員會評析,韓江的寫作展現對極端人生故事的深切共鳴,如此共鳴經由她日益強烈的隱喻風格更加強化。《失語者》(희랍어 시간,希臘語課)出版於2011年,2023年推出英譯本,描繪兩個受困脆弱人物之間的非凡關係,一方是經歷一連串創傷後失語的年輕女子,另一方是逐漸喪失視力的古希臘語老師,深陷在各自缺陷之中的兩個脆弱個體發展出一段脆弱的愛情,深刻探討失落、親密與語言的終極條件。
光州事件成創作題材
2014年出版的《少年來了》(소년이 온다),韓江以自身成長的城市光州發生的歷史事件打底,描述1980年南韓軍隊屠殺數百名學生和無辜平民的「光州事件」。為了替光州事件受難者發聲,本書以殘酷實境化(brutal actualisation)呈現這場血腥的歷史事件,手法接近所謂的「目擊文學」(witness literature)風格。
然而韓江的筆鋒魔幻簡潔,跳脫出大眾對於目擊文學的期待,她以死者靈魂與肉體分離的權宜手法見證自身徹底毀滅的過程,別具風格。書中部分描述目睹無法辨認、無從掩埋的屍體場面,令人聯想到古希臘文人索福克里斯(Sophocles)經典悲劇作品《安蒂岡妮》(Antigone)的中心主題。英譯本2016年出版。
諾貝爾文學獎長年以來屢遭批評太過聚焦於歐洲與北美風格強烈但敘述微弱的文人,歷年得獎人多為男性。1901年至2023年累計119名得獎人,只有17人是女性,上次由女性摘下文學桂冠是2022年,獲獎的是法國作家艾諾(Annie Ernaux)。去年得主是挪威男作家佛斯(Jon Fosse),表彰其以以挪威的尼諾斯克語大量寫作創新的戲劇、小說作品,「為難以言喻的事物發聲」。今年再度由女性文人摘下桂冠。
瑞典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評選出的文學獎得獎人,通常名氣不大或者左派立場鮮明,以實驗風格在日本與歐美頗受推崇的中國女作家殘雪,因而成為許多文學團體近幾年列為值得諾貝爾文學獎肯定的文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年年都受到文學團體點名,但總是陪榜。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後,只剩和平獎、經濟獎得主尚未揭曉,預計先後於明天(11日)與下周一(14日)公布。本屆各獎項得主可獲1100萬瑞典克朗(約100萬美元)獎金。
本文授權自中時新聞網,原文見此。
相關報導:
為何Google旗下開發人員獲得諾貝爾獎化學獎?他們用AI準確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有助於識別新藥物標靶!